歷史文化
地名由來
澠池縣位于河南省西部丘陵山區(qū)。澠池,古名黽池,以池內(nèi)注水生黽(水蟲,即耿黽,或謂蛙類之一種)而得名。黽池的所在地,說法有二:一在今陜澠交界的熊耳山際,北魏酈道元《水經(jīng)注》:“洛水之北有熊耳山,山際有池,池水東南流,水側(cè)有一池,世謂之黽池矣”;一在澠池縣城西,南宋蔡沈《禹貢注》“澠當作黽,水蟲也。城西有池,注水即生,因名黽池”。當以城西說為是。黽池之名,首見于史馬遷《史記》,為雒都(今河南洛陽市)屬邑。西漢時縣名亦名彭池,新莽時一度更縣名為陜亭,三國魏時,始將縣名更為澠池,沿用至今。在明清兩代,縣名又稱沔池。
文物
截至2024年,澠池縣共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463處。其中,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、省級15處、市級14處、縣級131處、未定級301處。
名稱 | 時代 | 級別 | 批次 |
仰韶村遺址 | 新時期時代 | 國家級 | 第一批 |
不召寨遺址 | 第七批 | ||
八路軍澠池兵站 舊址 | 近現(xiàn)代 | 省級 | 第一批 |
重修陳村橋序碑 | 清代 | 第二批 | |
馮異故城 | 漢代 | 第三批 | |
石佛寺石刻 | 元代 | 第四批 | |
趙溝村傳統(tǒng)民居 |
清代 | 第七批 | |
陽壺古道 |
第八批 |
仰韶村文化遺址
仰韶村文化遺址位于縣城北9千米處的仰韶村。仰韶村文化遺址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、骨器、陶器、蚌器。用于農(nóng)耕的石器有斧、鏟、鑿、錛等工具;用于狩獵的有石鏃、彈丸、石餅等;用于紡織的有線墜、紡輪、骨針、骨錐等。當時人們的生活用具均為陶質(zhì),有陶鼎、罐、碗、盆、缽、杯、甕、缸等。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裝飾圖案,其紋飾有寬帶紋、網(wǎng)紋、花瓣紋、魚紋、弦紋和幾何圖形紋等。1961年3月4日,仰韶村文化遺址被國務(wù)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2021年8月,仰韶村遺址入選“百年百大考古發(fā)現(xiàn)”名單。
不召寨遺址
不召寨遺址位于坡頭鄉(xiāng)不召寨新村南側(cè),距縣城7.5千米,是中國黃河流域發(fā)現(xiàn)和試掘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,也是一處以龍山時代遺存為主體的古文化遺址。遺址保存完整,內(nèi)涵豐富,灰層和灰坑較多,厚度2—3米。1963年被列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2013年5月被國務(wù)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非遺文化
截至2024年,澠池縣共有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48個,其中,省級2個(十盤、棚口),市級6個(仰韶酒釀造工藝、仰韶剪紙、镢把戲、九蓮燈舞、南村老粗布、仰韶彩陶制作工藝),縣級40個(棒棒鞭舞、利津高蹺、黃河燈、南村黃河奇石等),代表性傳承人40余人。
棚口
棚口又叫彩門,棚口起源于民俗活動,是東天池村民間藝人在與鄰村爭廟會時形成的。舉辦廟會時人們在裝飾彩門時,請來能工巧匠,用彩綢扎成繡球,綴上花穗,用棉花、布料做成傳統(tǒng)戲劇人物形象,鑲嵌在彩門上。后來人們將各種彩門集中起來,統(tǒng)一設(shè)計,精心組織,達成一座十分壯觀的大彩門,這種大型彩門就叫“棚口”,棚口分主樓和兩個“八”字墻,有多個彩門構(gòu)成,彩門是有木料竹子做成一扇一扇的門形,然后用彩布編制成各種圖案,圖案上有梅花形的、胡椒葉形的、方格形等。圖案上又用花布、棉花等做成各種動物、植物還有戲劇人物,彩門發(fā)展成為一種供人欣賞的藝術(shù)。2007年6月,棚口被三門峽市政府列入三門峽市第一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;2009年6月,棚口扎制技藝被河南省政府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十盤
十盤,又稱“十番”“十番鼓”“社盤”,是豫西地區(qū)農(nóng)村中較為流行的傳統(tǒng)樂種,是打擊樂與吹奏樂為一體的交響音樂,原以敲擊樂為主,鑼鼓和絲竹合奏則較晚。是古代皇帝舉行大型慶典活動的宮廷音樂,又是寺院道觀用來祭祀的音樂,后來流傳到民間,發(fā)展成為農(nóng)民集會或喜慶、婚嫁時的娛樂形式。2007年6月,被三門峽市政府命名為三門峽市第一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2011年12月,十盤被河南省政府列入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飲食
澠池縣以面食為主,但食用粗糧比例大幅下降,粗雜糧成了生活調(diào)劑品,新鮮蔬菜和肉蛋類食品明顯增加。2023年6月,澠池舉辦首屆美食文化節(jié),南村黃河大鯉魚、韶峰獅子頭、糯米蒸排骨、金絲鳳尾蝦、脆淋杏香杭茄、麥香貢米、脆皮乳鴿、珊瑚柿餅、熬炒土雞、四色粉蒸獲得“澠池縣十大特色菜”稱號;廚王稱號由南村黃河大鯉魚菜品制作人獲得;仰韶米皮、蒸肉、廚老怪第一餅、小米瘦肉粥、過油炒面、仰韶菜糕(憶思苦)、驢蹄子面、涮牛腸、招牌布袋餅、坻塢米餅獲得“澠池縣十大風(fēng)味小吃”稱號,南村鹵米飯、手工水餃、鐵鍋涼粉、開花饅頭、兌碗面獲得“澠池縣五大主食”稱號。